close

革蘭氏染色法

簡單來說先用結晶紫 (crystal violet) (初染劑) 將細菌染成紫色,

再以 "碘" (媒染劑) 強化染劑與細菌的結合後,使用95%酒精脫色 (脫色劑),

最後再用沙黃或複紅 (safranin) (複染劑) 染色,

因此呈現紫色的為被結晶紫染色的革蘭氏陽性菌,

呈現紅色的則為被複紅染色的革蘭氏陰性菌。

 

革蘭氏染色的原理

革蘭氏染色的結果取決於細菌的細胞壁的結構不同,

革蘭氏陽性菌細胞壁厚約20-80nm,有15-50層肽聚糖片層,含20-40%的磷壁酸;

革蘭氏陰性菌細胞壁厚約10nm,僅2-3層肽聚糖,另外還有脂多糖、細菌外膜和脂蛋白。

 

等電點學說

  革蘭氏陽性菌的等電點在PH2-3,比陰性菌(PH4-5)低,

  而碘為弱氧化劑,可以降低革蘭氏陽性菌的等電點,

  致使兩類菌的等電點差異擴大,

  因此陽性菌和鹼性染料的結合力比陰性菌更強,不易被脫色。

化學學說

  碘液在菌體內與結晶紫結合後又和菌體內核糖核酸鎂鹽-蛋白質複合物結合,

  此結合物不易被丙酮酒精脫掉,所以呈現革蘭氏染色陽性,

  因革蘭氏陰性菌缺乏核糖核酸鎂鹽,

  故對碘與結晶紫結合物數量較少,且不牢固,

  易被丙酮酒精脫色而呈革蘭氏染色陰性。

滲透學說

  乙醇使陽性菌所含肽聚糖脫水而致細胞壁間隙縮小,通透性降低,

  因此將結晶紫-碘在複合物,留在菌體內,

  陰性菌所含的肽聚糖層薄,交聯鬆散,

  乙醇脫色不能使其結構收縮,其脂含量高,

  乙醇將脂溶解後,縫隙加大,

  結晶紫-碘複合物溶出細胞壁,而呈現複染劑的顏色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風月蓮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